在2023年即將到來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發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深刻總結了過去一年的進取和成就,為新一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拉開了嶄新序幕,倍增無數國人前行信心。
“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賀詞近結尾之處,習近平主席不忘寄語廣大中國青年,不負時代,不負華年,這既是要求也是希冀。新一年新起點,所有中國青年都要去歷經成長路上的“風”“雨”“雪”,真正做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成就一番“氣候”。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立志”以厚植家國情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予了當代中國青年施展才干的機遇,但隨著百年變局的加速演進,機遇與前所未有的挑戰并存,身處其間,中國青年應當清醒認識到站穩政治立場,厚植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心里念家,胸中有國,要充滿愛國熱情,把對小家的情感與付出都融入國家進步之中。功崇惟“志”,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把科學理論方法同自身實踐相結合,肯學、篤學、善學,歷盡千帆而不墜青云,立下對實現社會主義偉大理想“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堅定意志;冬奧成功舉辦、神舟接力飛天、航母順利下水……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都說明為國乘勢而上青年們應自信自強,在各個領域不斷尋求進步發展,充盈起“自勝者強,自強者勝”的十足志氣;對于緊密聯系世界,則要深懷“浮舟滄海,立馬昆侖”的宏大志向,全面聚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中國聲音更加響亮,以一往無前、同風而起的青年姿態展現大國騰飛風采。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實干”以涵養進取品格。所謂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倘若深厚的家國情懷是青年人奮斗的原點,那么積跬步以致千里的實干便是半徑,半徑越長,擁有的世界就越廣闊。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須深知偉大事業的成就絕非坐享其成、唾手可得,一切都離不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般的艱苦奮斗。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只有腳踏實地、奮斗不止地投身實踐,在條件艱苦的基層、在國家建設的一線、在科研攻關的前沿刻下實干的青春印記,勇敢做走在時代潮頭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把理想化為行動,把小事當作大事干,在點滴積累的實踐中長見識、增才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才能昂首展現中國青年邁步新時代的滿腔熱血和進取品格,積蓄起如雨過萬峰般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身膽氣。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磨礪”以勇于自我革命。東晉葛洪曾曰:“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新時代的偉大事業不會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更不會等待安于一隅、不思進取者,縱觀古今,青年人是最具創造力與活力的,站在時代加速前行的跑道上,中國青年理應將“磨礪”二字藏于心間,以百折不撓的姿態勇于并善于開展自我革命。在國家發展進步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不斷“更新升級”,培養創新思維、深挖創新潛能、提高創新水平,敢試敢為、反復錘煉,在各自領域中有條件爭取做到最優,沒有條件便創造條件。積極開展自我革命亦要端正心態,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多經歷一點摔打與考驗,多咬牙面對一些挫折與逆境,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與得失,受挫而不短志,避免在可能面對的逆境中懷疑動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要深刻明白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雪過之后才能離明媚的春天更近,才能更好地在美好的青年時代有所建樹,不負韶華,成就一番“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