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學年第二學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結合省教育工委等上級部門有關精神,圍繞學院黨委工作部署和學院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秉承“業精德誠”校訓,以“塑造天使靈魂,承載主渠道教育使命”為抓手,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職業教育理念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空視閾,著力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的培育、養成。
一、抓好課程教學,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
作為高校思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立足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問題,抓好教材編寫、教師隊伍建設、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新成果,扎實推進黨的思想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對大學生涯、職業生涯和人生生涯進行導航,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有效對接。
1.本學期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與政策》課程,按照最新修訂版教學大綱要求,及時調整、充實課堂內容,確定課程的教學重難點,把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融入思政課教學,體現最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引導學生系統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展、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2.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學院濃厚的“白衣天使文化”為依托,將醫學人文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教學與“愛心”、“人道”、“博愛”、“奉獻”、“救死扶傷”、“關愛生命”等“白衣天使”精神的傳播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培養我院學生具有高尚醫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醫藥衛生人才。
3.以學院“天使之城”學習空間為平臺,探索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改革,開展專題化教學,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主題研討、熱點辯論、時事評論、情景表演等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實現學生能力可持續發展。關于專題化教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分為3大部分、12個專題進行講授;《形勢與政策》課程根據教育部2014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的精神,開設8個專題,分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輔導報告、當前經濟形勢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問題、透視大學畢業生“族化”生存現象、新形勢下我國反腐敗的困難與策略、堅定不移地做好化解過剩產能工作、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勢及影響、不斷開拓周邊外交工作新局面。
二、開設專題講座,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
開設院內外專題講座,及時回應學生關心的重大思想認識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時事觀,培養理性分析問題能力和思辯能力,更加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凝心聚力共筑中國夢。一是特別邀請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博導謝必震教授為師生作《中日關系中的釣魚島問題》專題講座。二是由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師開設時事熱點專題講座,或承擔黨課、團課教學任務。
三、關注心理健康,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為有效地為廣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服務,結合我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本學期的工作計劃,日常心理咨詢工作,加強疑難個案的同行討論、督導。同時,組織開展“5?25開心,我愛我健康”為主題的學院第五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系列活動,包括:心理委員督導活動、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現場心理咨、心理健康專家講座(邀請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省心理咨詢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永紅專家)、心理圖片展、“5·25”《心靈花園》特刊、心理主題班會、心理電影展播。
四、凝聚正能量,切實做好學生第二課堂指導工作
1.認真指導“時代先鋒協會”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結合今年“兩會”召開、圍繞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研討,與我院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曇石山文化博物館聯合開展彩陶文化展義工活動,組織指導曇石山文化博物館講解隊活動。
2.與相關部門協同合作形成合力,有效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
(1)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征文比賽,列入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
(2)配合院黨委工作部做好宣傳欄的宣傳工作;
(3)協同團委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并進行評比表彰;
(4)會同院學生工作處,以輔導員例會為平臺,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心理狀況,有力推動開展“形勢與政策”課集體備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咨詢與指導工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2014年3月6日